台中市西區五權西五街

我對「休息」的重新解讀和版本迭代

如何重燃動力和刺激 / 練習專注投入和放鬆

Kathryn Wang
Aug 23, 2020

--

從小到大接觸過的各種事物中,很少有特定的領域會讓我願意投注長時間的心力探求更多相關資訊跟知識,設計就是一個很難得的特別存在。它是賦予我人生重大意義的關鍵角色,把我從三年前混沌頹靡的失意時期拉出來。

「設計工作」又是一個矛盾,工作的壓力跟成就感形成「好焦躁、好麻煩、好好玩、好滿足、好吃力、好有趣」的正負情緒擺盪,但也因此更認識自己是如何看待跟處理:對未知任務的迷茫、對全新挑戰的害怕、體力和精神的疲勞。期間也針對我的「有效休息模式」進行兩次版本更新。

本文架構v1.0 ✦ 被工作填滿的生活,工作以外我不知道我想做什麼
v2.0 ✦ 休息不是「不做什麼」而是「做不一樣的事」
v3.0 ✦ 接受與保留「無用之用」的時光,享受細膩生活

v1.0 ✦ 被工作填滿的生活,工作以外我不知道我想做什麼

在步調緊湊密集的果思設計的前一年,因為對硬技能掌握度不夠、工作流程紊亂、主動性不足,繞了不少彎路,產出品質也時好時壞。這期間的生活大部分被工作填滿,加班後回到家只想放棄腦袋運作,就算有準時下班,也只是在街上漫無目的的閒晃、逛街看電影、跟朋友聚餐,除了工作外沒有其他更吸引我的興趣了。

這種模式持續好一陣子,直到有一天我發現跟別人交談時,我很難精確表達出我的想法,找不到合適的字詞、無法組織成有條理的句子,甚至連我到底在想什麼都不太清楚,開始意識到:沒辦法好好說話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當時以為是缺少睡眠,但就算調整了睡眠時間,狀況還是沒有顯著改善。

v2.0 ✦ 休息不是「不做什麼」而是「做不一樣的事」

我以為只要盡可能睡飽睡滿、放空腦袋,就能充分獲得休息,長期下來忽略「輸入、吸收、轉化」 導致對生活的感受力降低、對工作的想法趨於枯竭。終於在今年 3 月因為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找到突破的改善點——〈高強度休閒幫助恢復高強度工作動力〉翻轉了我對休息的定義跟看法:

休息不只是針對體力上的恢復,還要顧及精神力的回彈。

精神上的休息,指的則是保持熱情、補充刺激。」,我從只有設計工作的單一生活,陸續加入閱讀寫作等元素,在圖像跟文字間來回切換節奏,增加生活的多樣性 。生活多了思考沈澱跟自我對話的時間、回到工作時有了不同的視角跟態度。

休息不只是工作剩餘的部分,而是可以被妥善規劃的行動。

原本休息是為了暫時從工作壓力中抽離,延緩焦慮再度來襲的時間。在調整休息內容後,可以獲得成就感、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進度跟強度都由自己安排,壓力相較工作小非常多,不再是出於逃避心裡才想休息,越來越期待下班後的個人時間。

漸進式地改變休息方式、提升休息品質,體驗到的愉悅感更深刻、延續性也更長。

透過閱讀,找到跟自身經驗有共鳴的段落、看到新的概念而興奮震撼、接收以往沒有觸及過的提問。藉由寫作,整頓在腦海裡飄散的想法、紀錄狀態跟觀點的變化、反覆咀嚼再消化輸出。

工作表現連帶進步,得到來自主管跟老闆的正面肯定,老闆在信件裡提到「短短兩年,妳從找不到自己的工作定位,到能夠穩穩完成設計內容,無論是從設計能力到闡述觀點,都有明顯的成長。」有效休息的效益真的有延展到工作上!

延伸閱讀 👉🏻工作愈忙愈要懂得深戲,高強度休閒幫助恢復高強度工作動力
練習好好休息的七種方法,不用一口氣衝到終點
為何休息後更焦慮更沒動力?可能我只是在打發時間
莫法特休息法,面對高壓力工作的積極休息技巧

v3.0 ✦ 接受與保留「無用之用」時光,享受細膩生活

然而在我用閱讀跟寫作填充休息時間的同時,似乎有矯枉過正的現象,只要當下不是在做「有用處的事」就會坐立難安,覺得自己把時間都浪費掉了,跟〈你是勤奮工作,還是工作成癮?〉文中描述的心理特徵完全相符:

生活對他而言,等於「成為某種人」或「做某種事」,沒有成就某事的時間就不是「生活」,而是浪費。這種個人信念的社會背景,正是強調「一個人完成什麼事情」的「做事」(doing) 文化,而非強調存在、過程的「生命」(being) 文化。

過於精實的休息反而造成神經緊繃,「當感覺自己處於平穩、放鬆、懈怠,這些『非努力』狀態的時候,就會產生恐懼,怕自己墮落。」再讀到《無用之用》裡的這段文字,回頭檢視開始工作後的生活,絕大部分都處在緊張的情緒裡,鮮少認真停下腳步環顧周遭:

他們的眼睛盯著渴望達成的目標,他們無暇享受日常生活的細膩互動,未能發現生命中稍縱即逝的美:夕陽、星空、溫柔的吻、綻放的花朵、蝴蝶的飛舞、孩子的微笑。在最不起眼的平凡當中,往往存在最偉大的事物。

尼爾・蓋曼(英國小說家)也在他的演講裡提到他總是在煩惱截稿日、故事劇情,「錯過了旅途的風景,因為我過於擔心可能出錯的事情,或者擔心接下來的事,導致我無法好好享受這個過程。」我決定要再對有效休息做一次迭代,加入慢活的樹懶模式。

接受自己不是時時刻刻都要有實質產出,也不用一定要從身邊的事物萃取出能夠學習運用之處,練習做些我過去認為「不那麼重要的事」。

近期在閱讀跟寫作之外,保留遠離手機跟電腦的「留白斷線時間」,去健身房、做瑜珈、跟重要的人相處,把注意力投放在當下的體驗跟感受,而不是即將到來的待辦事項,珍惜從容閒適的時光。

延伸閱讀 👉🏻致所有在努力奮鬥但不高興的生命們:你努力成癮了嗎?
7 項指標自我檢查:工作成癮,反而失去最重視的人事物!
你是不是工作狂?回答幾個問題就知道

結語

時間管理不只看到執行面的管理,更要看到恢復面的管理。從用打發跟逃避心態看待休息時間,到逐步調配休息方法跟節奏,成效慢慢反映在工作跟生心理上,尤其培養規律運動習慣後,兩個月前在文章裡寫到的身體不適狀況好轉非常多!想不到現在自己一週會有兩天早八出現在公司附近的健身房 ToDo Fitness,上教練課真的是今年做得最有價值的投資(感動)。

  • 腸躁症病徵消失:不像以前一樣會頻繁腹瀉、腹痛、脹氣。
  • 柔軟度大幅增加:原本站立前彎連膝蓋都碰不太到,現在可以伸到腳背。
  • 矯正嚴重駝背:加強訓練背部肌力,改善肩膀內縮的站姿跟坐姿。

睡前會看著 Yoga With Adriene 的影片做瑜珈,跟著身體緩慢流動感知呼吸跟思緒變化,喜歡時常出現在 Adriene 身邊的的可愛狗狗 Benji,就這麼愜意的躺在瑜珈墊旁。

Home — Day 1 — Recognize | 30 Days of Yoga With Adriene

最後推薦一些近期我覺得「可以在這個時間點、以這樣的姿態跟你相遇真是太好了」的讀物、歌單、咖啡廳 💜

📖 Read給未來的讀者》—— 閱讀,是為了讓我們有新的眼光、新的思考、新的選項。
幸福之路》—— 明明我們的生活相對安定,為何焦慮、空虛與不安卻總是盤桓其中?
無用之用》—— 無用的實用性,就是生命、創造、愛和欲望的實用性
🎧 ListenCurrent Joys - Desire (Live)
Daughter - Shallows
No Rome - Hurry Home ft. beabadoobee, Jay Som
🔍 Explore布可咖啡 —— 捷運新埔民生站/寵物友善/大份量早午餐
這間咖啡 —— 捷運大安站/深夜咖啡/苦甜系布丁好吃
窩著咖啡 2.0 —— 捷運松江南京站/雜誌書牆/傳統大餅三明治

對於本文有任何建議、回饋、想法,歡迎在底下留言!也可以透過我的 Facebook 聯繫我 🙌🏻

--

--

Kathryn Wang
Kathryn Wang

Written by Kathryn Wang

先好好過生活,才能好好做設計🌞 ig: @read_and_re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