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展覽觀察學之二:臺北故宮的平民指南》講座筆記

除了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的那些文物們

Kathryn Wang
Dec 29, 2019

--

在 2019 年最後一個工作日(12/30,31 請了年假)的下班後前往薄霧書店聽了〈展覽觀察學〉系列講座第二講臺北故宮的平民指南。上次去故宮是為了大學通識課的作業,至於作業內容是什麼幾乎沒有印象了。

這次是以一個對故宮歷史和中國藝術史近乎零涉獵的超外行角色身份,抱著「多知道點什麼故宮文物冷知識也好,讓我往後參觀可以對展區、展品有多一點點的理解」的心態,在台下聽著講者陳柏谷的故宮觀賞心法。

講者先分別概述北京和台北故宮的吸睛看點,從文物之外切入介紹建議觀賞路線、解密解說牌資訊,再帶到文物本身的「產生、現存、演進、網絡」,最後是超實用的免費參訪時段和購物優惠等故宮攻略。

講座兩個半小時,中間穿插著講者的小幽默、自嘲梗,很像一場學術脫口秀表演,從他的語氣和眼神感覺得到一股熱血和振奮🔥,感染力滿強,讓非專業領域者也會想動身去認真看場展覽。

本文整理了講座重點和一些自己比較有印象的幾個文物,對第一講〈如何看展覽?展覽的觀賞技術👀〉有興趣的人可以閱讀這篇小記:

一、前言:故宮(們)的差別與強項是什麼?

左:北京故宮(source)/右:台北故宮(source
  • 北京故宮:建築、書畫、青銅器、玉寶石、家具
  • 台北故宮:展示、書畫、宋代、陶瓷、汝窯、清三代

二、觀賞方式建議

1文物之外|空間

故宮官網也有四個主題參觀路線,可以下載路線圖跟精選展品簡介:

2文物之外|解說牌

  • 書畫類通常會有以下資訊——以「宋畫第一」〈谿山行旅圖〉為例:

3文物之內|產生與現存

  • 未知狀態:文物的研究狀態有多種解釋的可能。
  • 非單一性文化:故宮藏品非單一文化組成,政治、宗教、貿易交流等因素入藏者多。
  • 名與實的問題:器物與書畫有不同的署名問題,器物不因名而有名,書畫卻因名而決定是否知名。故宮藏品為帝王觀點,價值與內涵仍需現代驗證來確認。

4文物之內|演進與網絡

  • 物質運用的順序:用途依時代而轉變。因為社會不斷地演變,每個時代的技術和美感不同,其「流行」物件如食衣住行,都會呈現不同的風格。
  • 時空與功能:還原物品使用的時空、工匠的想像源頭、超越性目的、敬畏態度的表現、功能性訴求,會與純藝術品有很大的差異。
  • 造型的傳遞:器型跨時代有共通性,代代會有不同目的的挪用。造型亦會有外來造型的影響。

另外也有動物造型的「尊(盛酒器)」,戰國中期的〈嵌綠松石金屬絲犧尊〉就是以超圓潤超可愛的犧牛(古代祭祀用的純色牛)為造型,打開背上的小圓蓋、把酒注入腹部,向前傾倒時酒會從嘴部流出,這尊根本萌寵🖤

三、附錄:吃喝玩樂採購建議法

  • 推薦參訪時間:每十週年院慶(2025 是百週年院慶🎉)、農曆年、十月國慶。
  • 免費參觀:國人憑證件、持中華民國外僑永久居留證者可在每日 16:30 後免費參觀第一展覽區,憑存根可在三個月內免費參觀南院。購買「愛台灣博物館卡」可通用。(聽講座時才知道原來還有這種卡)
  • 攝影:不使用閃光燈、補光器材、腳架、自拍器等輔助設備情形下,開放拍照、攝影。
  • 購物:在故宮精品網路商城購買商品有 95 折優惠。
  • 特殊需求:器物、書畫圖書文獻(限帶 5 件以內)免費諮詢鑑定

後記

還有一些印象比較深刻的文物:〈青瓷無紋水仙盆〉極其罕見、沒有紋路的汝窯,卻被乾隆在底部刻字,文化部公告為國寶;〈珊瑚魁星點斗盆景〉鑲了很多珍珠、細節很精巧;〈明人畫麒麟〉個人覺得右下的人物衣著造型很像聖誕老公公。下次到故宮近距離看到這些文物會特別有感吧。

對於本文有任何建議、回饋、想法,歡迎在底下留言!也可以透過我的 Facebook 聯繫我 🙌🏻

--

--

Kathryn Wang
Kathryn Wang

Written by Kathryn Wang

先好好過生活,才能好好做設計🌞 ig: @read_and_reframe

No responses yet